在长春打造融合自然、文化与商业的多层次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长春未来城市立体核心
长春超级花园是一个位于城市南扩核心区域、总用地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开发项目。柯路建筑提出的总体规划方案将城市历史绿带结构延续至新城区,通过多层次的立体布局融合了景观、文化、交通、商业与居住功能。项目中的地上与地下空间互为延伸,标志性高塔与中央市民广场共同构建出一个集博物馆、图书馆、商业、运动设施等为一体的全新城市公共中心。


城市策略与绿色遗产
超级花园项目延续了长春贯穿南北的城市绿轴传统,将位于北侧的光明水库、城市中央广场和南侧的伊通河等多个自然节点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绿色纽带系统,形成贯通南北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项目在人民大街东侧新增两条南北向通道,地铁1号线和6号线在中心广场实现换乘,有效提升交通效率。


多层次的公共空间结构
地下空间不再只是交通与设备的附属区域,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系统。-3米至-15米范围内分布有商业、体育、文化等功能,多个下沉广场与天井保证地下空间的采光与自然通风。三公里长的地下网络连接各个地标性建筑,为市民提供全年可用的步行系统。

用地与体量
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240,52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793,615平方米。建筑密度在中心区域集中布置,向南侧住宅区及北侧自然保护区逐渐过渡降低。新的场地基准面设为+220米,营造平缓统一的城市广场,同时在伊通河边形成戏剧性的地形跌落。

文化地标与功能配置
四座210至330米的塔楼围绕城市中轴布置,其中公共文化功能被垂直提升:330米高塔中部设有博物馆,280米高塔顶层设有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两座分体塔楼之间设计有垂直绿化花园,打通地下与地面之间的生态连接。



“碗状广场”与景观网络
中央广场直径300米,呈碗状凹陷布局,将交通、商业、地铁等系统叠合于地下四层空间。广场连接六大功能景观分区:汽车展览区、体育休闲区、光明水库公园、商业公园、伊通河步道与中央广场本体,构成完整的超级花园体系。

综合交通与可达性
车辆从外围驶入地下一层与三层停车区域,货物运输通过环形地下一层与二层专用车道完成。各商业空间通过中庭、坡道或下沉庭院进入,确保地面与地下功能无缝连接。




伊通河与季节性公共空间
项目最南侧通过一圈漂浮结构包围水上花园,冬季将变成公共滑冰场。建筑体块垂直于河岸布置,保证水面视线的同时创造庇荫平台空间。未来还将通过步行桥连接河对岸,完善城市绿色交通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