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延展至商业区,沿街对外的整体设计彰显了连贯的界面,不同的生活功能区域浑然一体、天际线和谐一统。但对内的界面却更加灵活散落、引人驻足。


位置和形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位于杭州的万科大溪谷是良渚文化村的西大门,在地理位置上南邻东西大道,北靠大湖畈。在《说文》里“良”被寓意“善也”,即美好的意思,而中华文化讲和善以生财,商业街作为衔接良渚5000年文明大陆与现代未来城市的大门,承载着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且一并融入自然和文化传承氛围的功用。
大溪谷四周山若眉黛、水青秀丽,商业街南立面的主入口后是水流的开端。引山水入院,象征着水到渠成,是远离现代工业喧嚣,步入闲适、开放、自由美好生活方式的启点。


空间和聚落
从幼儿园延展至商业区,沿街对外的整体设计彰显了连贯的界面,不同的生活功能区域浑然一体、天际线和谐一统。但对内的界面却更加灵活散落、引人驻足。
从良渚文化氏族和部落的社会生活,到当下小家庭和社区的概念,古今贯通启发了商业空间聚落的设计,我们打破长方体空间的规则排列,在线性的街道上增添模块化的群落,大面积的退台区又扩大了户外社交的可能性,步行、驻足、观景、交谈,垂直与水平的动线交互,创造了街道三维立体的社交网格。
当书店咖啡、精致餐饮、艺术设计、课外教育等商业形态入驻之后,徜徉其中,从建筑上营造出的街区生活感会更为强烈。

天蓬和瞭望台
不止于街区的社交性,受观念性艺术的先驱人、美国极简主义的代表艺术家索尔·勒维特的作品启发,立体形状和几何级数的钢结构还在为建筑整体的艺术性赋能。
艺术不只是传统美学和表现主义,钢结构的天蓬,带有包豪斯的色彩,既在视觉上强化着“大门”的概念,又在人与自然之间增添了互动的趣味,拓展出商铺可利用的公共活动范围。云雨阴晴、风与光影都会透过天蓬的局部遮挡触达地面。
而景观上,在入口中心栽种的大树, 比邻旋转楼梯瞭望台,既与钢结构相融,又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寓意,与不远处的幼儿园遥相辉映。

纹样和材质
商业街建筑的立面也从良渚所深涵的玉礼器文化中撷取灵感。在出土的古玉纹饰中较为远古的一种几何纹饰是云雷纹,这种由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在拐角处呈方圆角,线条和形状是古文字“雷”的象形。我们将这种源自玉器的纹饰进行排列重复,加以抽象提炼,用极简和现代的手法得出现在的建筑框架和原型。
此外,良渚出土的陶器也很细致、造型优美、胎质细腻,器表还常用镂刻技巧加以纹饰,在公元前数千年前,便是精妙的工艺美术品和实用的生活用品。在深厚的手工艺渊源启发下,商业街建筑的外立面选用了陶土板的材质,整体呈现出质朴的泥土红。视觉上极大程度地接近自然,与四周的青山碧水相映衬,并为到访良渚的游人和居住者创造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生活感。



